遠離中部的冷空氣,來到恆春半島,現在正是南風和北風交手的日子,天空很藍、雲很低,藍天下有層層朵朵的雲,因為落山風,雲朵忽聚忽散,風吹過木麻黃,撩起葉片特有的葉潮聲,在有風的時候,見到了依在小木屋旁的山枇杷,正開著花的山枇杷羞澀秀美,在風中傳遞若有似無的淡淡花香,似乎正頌揚著春天的到來。

a001_14

 

臺灣喬木筆記:山枇杷  
枇杷葉具有治咳藥效,平常以其為名的「枇杷膏」就是利用其葉子所製成,可利用枇杷、枇杷葉、冰糖、麥芽糖或蜂蜜、檸檬、薑片熬煮成天然枇杷膏。山枇杷與枇杷是同一屬植物,果實可食用,味道鮮甜,但果肉少,果肉纖維粗,種子也較大,很難獲得人們喜愛,倒是鳥兒們非常喜歡它的果實,果實成熟時常可看到各式鳥兒在枝梢間跳躍活動著。除了可食用以外,山枇杷木材堅硬可製杵,花朵芬芳的氣味不待嗅而自入鼻中,加上樹幹挺拔,也是優良的景觀樹種。

 

a008_3

 

山枇杷樹下的先靈恩怨
傳說賽夏族人早年對付矮人時,把矮人回家途中會停下休息的山枇杷樹鋸斷一半,並以泥巴覆蓋遮掩,害得矮黑人從樹上摔落跌死。自此以後,賽夏族人深怕矮人亡靈作祟,不敢到有山枇杷樹的地方,至於矮靈祭的祭場,一定要種有一棵山枇杷樹,才可作為祭祀矮靈的地方。祭典氛圍淒厲的矮靈祭,所唱的祭歌中也都會提到山枇杷,要後世別忘了山枇杷樹下的恩怨。枇杷是因其葉形似樂器「琵琶」而得名,山枇杷為臺灣原生樹種也是特有種,分類上為薔薇科(Rosaceae)枇杷屬(Eriobotrya)常綠喬木。屬名係由希臘文erion「棉毛」和拉丁文botrys「一串葡萄」締結而成,意指其果實密被棉毛狀的毛絨,整個圓錐狀的果叢就好像一串葡萄。deexa種小名為「突然向下彎的」意指其果實成熟時果柄會突然往下彎曲。

 

 

a006_14

 

山枇杷在臺灣分布廣闊,從臨海山麓到海拔約2000 公尺的山區,南北兩端則高度下降,北端大屯山約700 公尺,而最南端的鵝鑾鼻近海平面,都能看見它的身影。性喜陽光充足、高溫和濕潤的環境,能對抗強風、耐乾旱,但對於海邊鹽分、寒冷及光線不足的環境較不耐受,因此大多分布在墾丁的高位珊瑚礁森林中。山枇杷的革質葉先端鈍,葉緣有粗疏鋸齒,幼葉時呈紅褐色,且披覆褐色絨毛,成葉絨毛脫落,老葉則轉為紅色而掉落。白色的頂生圓錐花序在春天盛綻,伴隨著淡淡香氣。夏天果熟,成熟的梨果橢圓形至圓球形,汁多味甜,可惜果肉不多,無法媲美枇杷,或許也因為如此,讓野外的鳥獸們擁有更豐足的食物。

 

 

 

 

 

a007_12

 

 

 

 

 

 

更多內容都在《原來喬木這麼美

1GO105---udn-1

 

來聽台灣樹的故事,從尋樹、賞樹到樹的文化故事與應用,台灣喬木的寫真與歷史,讓葉子告訴你。
帶領大家依循春夏秋冬,跟著土地記憶和在地故事賞樹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