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05_28

植物小檔案
中文名:臘腸樹
別名:非洲葵菊果、吊燈樹
學名:Kigelia pinnata (Jacq.) DC.
英名:Sausage Tree
科名:紫葳科Bignoniaceae
花期:4 月~ 6 月
果期:6 月~ 11 月
原產地:熱帶非洲,臺灣於1922 年引進栽植

a003_29

傳統古厝、紅色的屋瓦、純樸的三合院,綠意盎然的中庭,古樸自然相互輝映,油紙傘、擂茶、粄條更添加了客家風情,這是美濃帶給我的第一印象。城鄉之間,一路上田野風光映入眼簾,即便一期稻作剛過,也難掩山城的美麗,筆直道路上,車慢了、人也慢了,一切的緩慢,似乎來自山城傳統。道路兩旁,綠蔭扶疏,各種行道樹迥異其趣,不僅讓街道呈現出多元獨特的風格,更讓山城充滿賞樹樂趣。

臘腸樹每年六至十一月是結果期,因為果期長,常吸引遊客佇足觀賞,也不時看見人們驚訝的表情,誤以為這是番薯或馬鈴薯。模樣像番薯的果實,其實果肉很硬且有微毒,不可食用。果實堅硬且碩大,成熟後會自然掉落,植株高大,果實距地面4 ~ 5 公尺,因此行經臘腸樹時要特別留意,以免被落果擊中而受傷。果實雖不可食用,但在缺乏糧食的非洲,經過火烤的種子可以代替食物來源,而乾燥的果實也可成為清潔用具,用法與我們生活中使用的菜瓜布相同。

a006_29

花朵散發出夜晚的氣息

果型特殊,酷似洋香腸,所以有「臘腸樹」之稱。原產於熱帶非洲地區,臘腸樹屬名KigeliaDC. 係由該植物在非洲莫三比克土名拉丁化締造而成。臺灣於日據時代1922 年引進栽植,當時引進為綠化植栽之用。臺灣全島各地均有零星栽培供觀賞用,多種植於庭園、公園或行道樹,除了高雄美濃一帶,包括嘉義市運動公園及臺北市辛亥路至羅斯福路皆有栽植。
身為熱帶樹種的臘腸樹是大喬木,樹形傘狀,樹高可達數十公尺,幹徑可達40 公分,雨量充足時,可以是常綠喬木,當生長環境遇到乾旱時,又變成落葉樹。花期在春末至夏季,總狀花序長而下垂,花大且呈現暗紫紅色,漏斗狀,花徑約10 公分,花冠先端5 裂,花朵略上揚,雄蕊4 枚,2 長2 短,長者與冠筒略等,冠筒下部尚有一退化雄蕊的痕跡,花柱細長。臘腸樹花朵的顏色和香味給人一種夜晚的感覺,通常在夜間開放並散發濃郁氣味,吸引蝙蝠吸食並為它傳粉,清晨則滿地落花。
臘腸樹果實略呈細長圓柱狀葫蘆形,長達30至50 公分,肉質硬,一顆果實重達5 至10 公斤之間,不可食用,但在非洲是被用作醫治皮膚病的藥物,也是哺乳動物們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包括狒狒、大象、長頸鹿、河馬、猴子及依靠撿拾果實維生的豪豬等,都會來吃,而種子也隨著牠們的糞便到處傳播。

 

更多內容都在《原來喬木這麼美

300

 

來聽台灣樹的故事,
從尋樹、賞樹到樹的文化故事與應用,
台灣喬木的寫真與歷史,讓葉子告訴你。
帶領大家依循春夏秋冬,跟著土地記憶和在地故事賞樹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