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熱帶雨林植物很怕熱!」不但怕熱,也怕冷,還很怕曬太陽。偏偏這些植物往往長得非常漂亮,甚至會反射詭異的光線,吸引許多雨林植物玩家設置冷氣房、生態缸、造霧機,在人工環境栽培這群嬌客。用「公主病」來形容雨林植物一點都不誇張。

【文/胖胖樹 王瑞閔;圖/胖胖樹 王瑞閔;資料來源/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

 

沒有進去過雨林內部的人恐怕不容易想像:既然是熱帶植物,怕冷很正常,可是怎麼會怕熱、怕曬太陽呢?仔細去探究熱帶雨林的微氣候,就不難理解這樣的生態。


「熱帶」只是代表一種氣候分區,一個溫度平均變化小,沒有冬天的地方,並非地球上最熱之處。


熱帶地區白天受太陽直接照射,氣溫可高達35℃。可是,熱帶雨林在層層疊疊的樹冠保護下,太陽的熱能難以穿透森林內部。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加上植物本身的蒸散作用會將熱量帶走,森林內部往往只有24℃上下。

 

到了夜晚,氣溫下降。森林外的氣溫變化可能相差10℃,但是雨林內飽和的空氣濕度營造了一個十分穩定的微氣候。溫度僅微幅改變,相差在4℃以內。


雨林內部成為一個幾乎恆溫恆濕,沒有烈日照射的涼爽環境。無怪乎熱帶雨林內矮小的蕨類植物、蘭花,還有很多秋海棠、野牡丹、苦苣苔、鳳仙花,甚至天南星都十分怕熱。


這裡所說的「秋海棠」,狹義來說是特指葉子形狀像舊中國地圖,左右不對稱,學名是Begonia grandis 的單一種植物「秋海棠」。廣義可以指植物分類學中秋海棠科秋海棠屬的所有植物,超過一千八百種,相當多種類的葉子都歪斜如舊中國地圖。

 

 

「秋海棠」這麼美的中文名稱有一個淒美的傳說。

 

不知道多久以前,東海邊有一個海上貿易發達的港口小鎮,鎮上住著一位名叫貴棠的花農,以種花賣花維生。不過貴棠妻子好手藝,做了一手逼真的紙花,比起真花更受來往客商喜愛,因而全被買下轉手賣到海外。為了改善家中經濟,不想讓貿易商賺太多,在菊花盛開的季節,貴棠帶著妻子做的紙花出海,打算自售,卻從此音訊全無。盼不到貴棠歸來的妻子每天以淚洗面,眼淚不停滴落窗下。窗邊於是長出了一株小草,在貴棠出海的季節開了花,晶瑩剔透的花朵就彷彿貴棠妻子的眼淚。為了紀念「秋天」「出海」的「貴棠」,這株植物就被後人稱為「秋海棠」,並且衍生出斷腸草、相思草等浪漫的名稱。

 

話說回來,秋海棠並非中國特有的植物,主要是分布在全世界熱帶跟亞熱帶涼爽、潮濕的環境中。由於種類多,葉子花紋千變萬化,加上容易育種及繁殖,成為了園藝界廣受歡迎的觀賞植物。
 

台灣位在熱帶及亞熱帶交界,加上山脈陡峭,雨量充沛,全島孕育四千多種維管束植物,其中也包含了十八種秋海棠—當中台灣特有種多達十四種。

 

而外來種秋海棠則不計其數。最早有計畫引進觀賞類秋海棠可追溯到一九○一年,田代安定引進白點秋海棠等七種原生種與雜交種秋海棠。第二次大量引種則是一九六八年玫瑰花推廣中心張碁祥自海外輸入三十多種秋海棠。大約二○○○年後,隨著東南亞許多珍稀且特殊的秋海棠陸續被發現,雨林底層的美麗植物又開始大量來到台灣。


無奈,肉質的秋海棠莖葉含水率極高—根本是「水做的」,多數種類十分怕熱,一不小心就會整株「融化」了,天生就是「公主病」的最佳代言。
 

受到氣候條件的限制,台灣沒有生態學定義上「真正的熱帶雨林」,卻不乏珍貴稀有的熱帶雨林植物。台灣特殊的地理條件恰恰成為了這些熱帶植物在地球上分布的最北界。
 

來自熱帶雨林的嬌客,受溫度及濕度影響,在自然情況下,生育地多半局限於蘭嶼及恆春半島南仁山區,也就是最接近熱帶雨林環境的地方。也有少數較耐低溫,但需要高空氣濕度的植物,出現於台灣北部潮濕多雨又避風的溪谷。甚至一小部分怕熱的物種長到了中海拔的霧林帶,因為這裡最接近「公主病植物」於東南亞分布中心的原生環境。

 

延伸閱讀:一生懸命!《為愛走天涯 踏覓秋海棠》,一定要收藏的秋海棠圖鑑推薦!

 

雖然明白這樣的道理,但每次在東南亞平地熱帶雨林,看到那些台灣只出現於野外海拔一、兩千公尺雲霧林帶的稀有蕨類植物或蘭科植物,仍舊十分驚喜。


這些雨林植物有幾個共同點:在台灣野外較為罕見,甚至可稱為稀有,而且多半更新不良,不容易長小苗,甚至有絕種的可能。偏偏植物不如動物那般討喜,不容易搏版面,珍貴的生態攝影照片數量遠不如動物。也因為如此,對熱帶植物有興趣的人想要透過照片來認識、觀察台灣的稀有植物竟是如此困難。
 

植物不會移動,當生存的環境受到衝擊無法立即反應,如果不能適應便容易死亡。全球氣候變遷的當下,媒體、甚至學術界首先考慮到的往往是冰河時期的孓遺物種,卻忽略許多熱帶植物同樣不耐高溫。


當極端氣候不斷發生,像是不平均的降雨、不規律的乾旱、過高的氣溫、連帶造成的空氣濕度下降,其實都會破壞熱帶雨林內部複雜的微氣候。生長在熱帶雨林中較矮小的樹木、藤本、著生植物、地被植物,無法承受巨大的氣候變化,加上熱帶雨林是全世界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統,全球氣候變遷下,熱帶雨林中物種滅絕的速度恐怕遠大於溫帶或高山。

 

雲豹在台灣消失了,我們還有照片紀錄,台灣每個小朋友都知道什麼是雲豹。可是,有些珍貴的植物在日據時代採集過後便不曾再出現,一張彩色相片都沒有留下就從台灣消失了。甚至連什麼都有的google 都沒辦法告訴我們這些植物究竟長什麼樣子。


環保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關心地球暖化與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也越來越多人為熱帶雨林的保育四處奔走。衷心期盼熱帶雨林可以永遠存在,不會在未來某天成為「歷史」,而公主病的美麗植物秋海棠可以在雨林內生生不息。

 

看更多:《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漂洋來台的雨林植物,如何扎根台灣,建構你我的歷史文明、生活日常

 

停下腳步 聽雨林植物細說台灣史

在台灣,有一群昔日活躍的雨林植物,如今零星散落各地
這是一本關於它們的小圖鑑、生態紀錄、應用文化
以及對台灣歷史、社會與族群的觀察筆記

 

為愛走天涯 踏覓秋海棠

 

此書是作者多年來採集與栽種秋海棠的心得結晶,他個人熱愛秋海棠「為愛走天涯」,不僅成就了學術地位,更為世人呈現秋海棠的多樣與美好。在彭老師的影響下,短短二十年內,全世界秋海棠物種由900 多種增加到1890 種,預計在幾年內即可超過2000 種,這些新種包括了Begonia pengii 、B.chingipengii 及B. pengchingii 三個以彭老師命名的新種。
隨著東南亞各國對秋海棠分類的釐清,秋海棠屬植物在熱帶的多樣性樣貌也逐漸清晰,學術界也能更正確地評估秋海棠面臨的生存危機,在熱帶生物多樣性快速消失的此刻更彰顯了彭老師的學術研究對熱帶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卓越貢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