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柯是臺灣幾十種殼斗科中算最好認識與記憶的,絕對讓你看過一次就終身難忘,因為光她這「火燒」兩字就夠響噹噹了。

火燒柯最早是1899 年由一位法國籍神父Paul Guillaume Farges 在大陸四川城口所發現的,因此種小名fargesii 就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紀念。而在臺灣最早發現火燒柯的紀錄,是由川上瀧彌1905 年12 月間於新竹的五指山中所採獲。

【作者/林奐慶;出處/臺灣橡實家族圖鑑:45種殼斗科植物完整寫真

 

 

 

不過先民會給這嚇人的稱號並非與火有直接的關係,而是她那火紅色的葉背,所以當在樹底下仰望她時,樹冠葉子不是綠的而是一片焦紅,讓人有這樹被火燒過的錯覺,這個特徵在臺灣殼斗家族中算獨一無二了,因此非常容易辨別。

 

另外我發現其實火燒柯還有一個更像被火燒過的時期,那就是當她白色的雄花在盛開完盡皆凋落後,樹枝上正充滿發育中的嫩葉,而嫩葉也是紅色的,所以整個樹冠層就從雪白一下轉為紅褐色,與周邊其他綠色的樹木相比,顯得十分搶眼,這也是另一個觀賞「火燒」的角度吧!
 

火燒柯在中央山脈中部地區的族群龐大極易發現她的蹤跡,如南投日月潭、蓮華池、臺中八仙山森林遊樂區都是合適的觀察地點。

 

 

不過在臺灣最常使用的中文名火燒柯,其實不這麼合適,因為她是屬於苦櫧屬的植物,用「柯」來稱呼有些名不符實,畢竟「柯」多用來描述石櫟屬的植物,所以在中國大陸就稱她為栲樹或紅葉栲。

 


 

火燒柯的堅果雖然與大葉苦櫧相比小號不少,但結實量多且味道香甜也是過去山上小孩最愛的零嘴之一,只要用鹽炒或丟入燒柴的餘燼中悶燒,就是一道簡單美味、野趣十足的山中珍品了。

 

看更多:臺灣橡實家族圖鑑:45種殼斗科植物完整寫真

歷經10年走訪拍攝,深入每一座有橡實的臺灣山林,
是一本最完整,傾注所有熱情的臺灣殼斗科植物圖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