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中藥材幾乎都仰賴進口,有時在藥材價格飆漲,或是藥材青黃不接之時,以及在那經濟尚未起飛的年代,各行各業無不盡可能以勤儉為念。

同樣的,中藥舖也會盡可能尋找不用花成本的中藥材,如:鱉甲、陳皮、益母草……等等來使用,如此一來可節省成本支出,二來又可物盡其用,何樂而不為?

【資料來源/藥舖年代:從內單、北京烤鴨到紫雲膏,中藥房的時代故事與料理配方

 

 

咪咪樂阿伯

教會與麵包
 

 咪咪樂阿伯是老爸的兒時玩伴,從小我們這群小孩就這樣叫他,他真正的名字,還真的給他忘記了,記得他就住在大坑底,也就是從老家前面直走到底,到了以前老里長所經營的紅燈戶,再左轉約兩百公尺的地方。

 

 對面是一戶養鹿人家,小時候每次經過那裡,都有一股濃濃的青草及夾帶鹿大便的味道,旁邊是座大家都超有記憶的教堂, 小時候附近小朋友大家都沒信教,大部分的宗教信仰是跟隨家裡長輩的信仰而定,不是佛教就是道教,不過一年當中一定會有一天,小朋友會自動自發的改信基督教。

 


 當時還是美援時代(編註:一九五一~一九六五為美援時代),大家的生活並不富裕,對於麵包,品嚐的機會不多,感覺特別珍貴,教會每到耶誕夜,唱完詩歌後,就會發放麵包,附近的小孩,也總會在這一天成為基督徒,當夜早早就到教會去等候,不過我一直都沒機會去領麵包,因為阿公管得嚴,若是偷偷跑去,難保回來不會吃上一頓竹筍炒肉絲,因為怕被修理,一直都沒敢去,現在想想還真有一絲遺憾!


 咪咪樂阿伯住的地名為什麽叫大坑底?

 是因為當時二戰末美軍持續轟炸本島,在一次的轟炸中,一顆炸彈落在那兒,爆炸的結果,在當地形成一個大窟窿,久而久之附近的居民就把那地方叫做大坑底了。那次炸彈的碎片還飛到我們家,剛好插在我老爸童年回憶最多的那顆龍眼樹上,據老爸說,自從那棵龍眼樹被炸彈的碎片波及後,龍老爸和他的兄妹們,便成為那次轟炸的另類受害者!
 不過那棵枯萎的龍眼樹,並沒有被家人砍掉,反而一直矗立在老家窗戶前,見證著老藥舖的變遷,從民國三十幾年一直到八零年代,隨著都市計畫,老藥舖前的馬路要拓寬,才跟著一起被拆除。

 


咪咪樂阿伯是那個年代少見的甜點師
 

 咪咪樂阿伯的職業,在當時算是比較少人從事的行業,專做甜點,而且是供應喜宴所需的甜點,有點像是現在的超大版布丁,當時大家都叫它為「咪咪樂」,外觀很像現在的蛋糕模型,外面有波浪狀,中間有一圓洞,口感介於布丁及果凍之間,以前喜宴幾乎都是在「黑松大飯店」宴請賓客,物質較不豐裕,平日要吃上一頓大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所以參加喜宴就是一件大事了,不只盛裝出席,還要攜家帶眷,喜宴末了的那一道甜點「咪咪樂」,是小鬼們的最愛,由於咪咪樂阿伯專做這種甜點, 所以雖然不知道他的名字,不過外號卻比真實名字響亮多了。

 相同,不為別的,因為當時大家在飽餐一頓後,還得回家換衣服,繼續下午的工作, 也由於下午還需工作,所以在喜宴上,除了應有的菜色外,通常還會有白米飯或炒米粉這類能填飽肚子的主食菜餚,這是現在都市社會所無法想像的,就算已步入服務業的社會型態,在台灣比較鄉村的地區,還是有為數不少的喜宴在中午舉辦,並會提供白米飯及炒米粉作為吃到飽的主食!


 當時咪咪樂阿伯總是騎著他那台武車,叼著香菸,嚼著檳榔,四處送他所做的「咪咪樂」,而當時喜宴菜色雖不像現在如此變化多端,至少有魚有肉,十道料理倒也相當齊全,在當時的物質條件下,算是相當豐盛了。而當時喜宴料理中,藥燉甲魚似乎是一道常見且不可缺少的菜色之一,甲魚吃完了,甲魚殼可是不能浪費的藥材啊!咪咪樂阿伯總是會趁著喜宴結束,要回收甜點的鐵盤子之際,順道幫老爸收集甲魚殼, 讓老爸可以加工做成藥用的酥炙鱉甲。

 每次看到咪咪樂阿伯到家裡來,就知道他又幫老爸收集鱉甲了,送來的鱉甲殼,除了要將剩餘的肉屑清理乾淨,還需反覆清洗上背部的裙帶膠質,再完全曬乾後,醋炙或酥炙便可使用,有時喜宴的場次多,送來的量也多,經過加工後的藥材還可以轉賣給同業,增加收入。
 

 隨著台灣經濟起飛,生活各方面都漸漸改善了,喜宴的菜色變化也愈來愈多元豐富,這道藥膳甲魚也漸漸的被遺忘了。咪咪樂阿伯的手工甜點「咪咪樂」出現在喜宴的次數,也愈來愈少了,一直到這個飲食文化被淘汰為止。

 

看更多:藥舖年代:從內單、北京烤鴨到紫雲膏,中藥房的時代故事與料理配方

放在藥櫃裡是中藥,拿到廚房就變香料了!
台灣第一本,從傳統中藥行角度,談時代人情與香料配方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