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木柵,是越南華僑來台後主要的聚居之處,也是台北市越南商店最多、最集中的區域。
日子久了之後,除了越南華僑與新住民,木柵附近的東南亞移工,也會到木柵或木新市場,找尋故鄉的味道。
恭喜 舌尖上的東協─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既熟悉又陌生,那些悄然融入台灣土地的南洋植物與料理 榮獲文化部第44屆金鼎獎-非圖書文學獎
【文、圖/胖胖樹 王瑞閔;出處/ 舌尖上的東協─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既熟悉又陌生,那些悄然融入台灣土地的南洋植物與料理 】
上小學前,我曾在木柵生活了一個月。雖然印象已十分模糊,只依稀記得動物園與附近的菜市場,木柵卻成為我幼年四處遷移的一頁紀錄。大學時在公館念書,開始利用課餘時間探索木柵,拼湊模糊記憶。原本必須先經過公館,接著穿過辛亥隧道或興隆路到達的區域,在發現經過秀朗橋可直達的路線後,也有了更多的可能。
木柵雖還稱不上是山城,路卻是高高低低。這裡是大學生夜遊貓空必經之地,有動物園、少數主祀呂洞賓的指南宮、政大、世新、考試院,以及在木柵而不在景美的景美女中。這兒還有我學生時期最喜歡的光明戲院、高高低低的小山丘與登山步道。不論何時到訪,抬頭總能感受到綠意。除此之外,台北木柵是越南華僑來台後主要的聚居之處,也是台北市越南商店最多、最集中的區域。目前主要位於木柵市場與木新市場周邊。
木柵市場附近,指南路上的越南商店與開元街的文如越南食品,據說是台北最早專賣越南食品與雜貨的商店。此外,保儀路上也有幾間越南餐廳。另一個較集中的地方是木新市場周邊,在市場內及北側的巷道有幾家越南雜貨店,鄰近也有越南小吃店。這兩處的越南商店,有幾家原本是在安康市場內,一同構成越南新娘與移工間曾口耳相傳的「越南街」。
指南路的越南商店目前是第二代老闆經營,他是越南華僑,一九八八年與父母親舉家移民到台灣,母親與舅舅於一九九六年開始在安康市場內經營越南商店,販賣東南亞料理所需的佐料。不過由於一開始台灣跟越南鮮少往來,所以只能從泰國尋找一些與越南飲食習慣類似的佐料來賣。當台灣與越南因為南向政策有更多的交流之後,便直接從越南進口一些當地的食品與雜貨。許多越南新住民慕名而來,姊弟倆生意日漸興隆,於是承租了相鄰的攤位擴大營業。後來越南商店由二代接手,與舅媽各自經營,區分成越南商店與文如越南食品。
這兩家店的第一代老闆是早年從海南島移居越南的華人。順利在安康市場開店後,又介紹同是來自海南島、來台也都住在安康社區的越南華人同鄉來經營越南小吃,並提供佐料與部分食材。小吃店老闆的子女陸續來台後,則在空出的攤位上經營兩家金飾店。後來金飾店老闆娘娶越南媳婦,善用媳婦的手藝開始經營美容生意,還兼賣越南CD、機票與旅遊行程。一旁的算命攤雖不是越南華僑,卻也掛起越南文的招牌,雨露均霑。這個台灣人不太願意來的區域,以越南符號建構出氛圍獨特的飛地1。直到二○○六年安康市場關閉後,原本越南街的店家才陸續移出,各自到木柵市場或木新市場周邊另起爐灶。
日子久了之後,除了越南華僑與新住民,木柵附近的東南亞移工也會到木柵或木新市場,找尋故鄉的味道。漸漸地,除了越南會使用的雜貨,這些店家也販賣起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才會食用的臭豆,以及印尼比較喜歡用的香料,如丁香、肉豆蔻、白豆蔻、石栗。當然,檸檬羅勒種子這類越南愛喝的清涼飲料,來越南街必定找得到。細如沙的黑色種子泡在水中,外層的假種皮會膨脹,就如同我們熟悉的山粉圓。
一九七五至一九七九年陸續完工啟用的安康平宅,是台北市社會局安置低收入戶、獨居老人、身心障礙者,以及越戰後撤台華僑之處。由於鄰近區域缺乏市場,社區周邊聚集了上百個流動攤販,被認為有礙市容,市政府於是在一九八四年將這些攤商安置到新建的安康市場。到了一九九○年代末期, 安康市場也依循著其他地區東南亞市集興起的模式,逐漸發展出「越南街」。
安康市場的位置偏僻,生意一直都不好,加上超市、量販店興起,瓜分了傳統市場的客源,許多攤商紛紛歇業。空出的攤位、便宜的租金,加上台灣人不來,正好成了越南街興起的契機,如同沒落的第一廣場與金萬萬名店城。不過,這裡是由一家店號召,兩個華僑家族的成員經營,逐漸變成一個異國風的小區,與台灣各地東南亞街又十分不同。木柵這些越南商店的老闆與客人,多半是來自越南、柬埔寨或寮國的華僑,在中南半島動盪時攜手來台依親。他們是越戰後被迫遷移的一群,見證了大時代的悲劇與無奈。
一九七五年,長達三十年的越戰終於結束,隔年南北越統一。原本在戰爭中相對不受戰火影響的西貢市被占領後,越南政府開始將南方私人企業收歸國有,導致不少越南華人財產被沒收。不願接受北越社會主義改造的大批南越難民紛紛出逃。
中國在越戰時期雖是北越的主要支持者,北越獲勝後卻沒有成為中國的盟友,反而選擇向蘇聯靠攏。越南和蘇聯簽訂了《蘇越友好合作條約》,一方面協助蘇聯牽制中國,一方面獲得蘇聯援助,於一九七八年出兵柬埔寨。
越南不僅入侵中國在東南亞的盟友柬埔寨,也頻頻騷擾中國邊境,同時占領南海許多島嶼。這些挑釁舉動終於引發了一九七九年的中越戰爭,導致兩國關係持續惡化。越南在無止境的烽火之中與世界隔離,經濟也因此崩盤。一九七○年代末期,大約有一百五十萬越南難民乘船離開。鄰近的香港在聯合國的規劃下,成為越南難民的指定接收地,建立了許多越南難民營,直到二○○○年。
南北越統一後,受到最嚴重壓迫的是華人。越南進行華人大清洗,強迫華人接受無窮無盡的「忠誠測試」。許多在越南生活了數代的華人,因受不了壓迫而選擇離開。除了香港,台灣也接納了近六千位越南華僑。
不是只有木柵,內湖的大華新村也安置不少當時從越南與寮國撤離的華僑,有數家越南小吃店,因此被稱為「越南村」。只是十分特殊的是,內湖的「越南村」除了越南華僑外,也有台灣籍老闆經營的越南小吃店。這裡意外成為台灣本地饕客品嚐越南風味的地點,越南籍配偶的身影反而少了。
越南街也好,越南村也罷,除了河粉、鴨仔蛋、法國麵包外,那些藏在料理中的香草、香料,如越南芫荽、越南毛翁、魚腥草,這些才是重現越南印象最重要的味道。少了這些,就像是走了音的歌曲,走了味的美食,越南都不越南了。
看更多:舌尖上的東協─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既熟悉又陌生,那些悄然融入台灣土地的南洋植物與料理
榮獲文化部第44屆金鼎獎非圖書文學獎
印尼跟菲律賓餐廳怎麼點菜,進階版的越南美食有哪些?緬甸料理竟披著泰式料理的外衣?胖胖樹將從東協各國的美食與歷史文化講起,再回到台灣各地代表的東南亞市集、聚落,尋找東協的滋味。全書穿插一百多種植物圖鑑,介紹這些東南亞蔬果與香料的生態特性與食用、運用方式,希望從市場、田裡與餐桌上,一一跟大家分享,他如何從美食與植物的角度認識東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