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鳥在覓食、飛行、求偶、逃命時都需要仰賴視覺,牠們的眼球通常很大一顆,如鴕鳥的單顆眼球就比人類大上2倍,而且比牠的腦還來得大!圓圓的大眼讓牠們有寬廣的視野及清晰的影像。
【作者/林大利、陳湘靜;出處/噢!原來如此 有趣的鳥類學】
鳥類的眼睛大部分位於頭部兩側,雖然視野範圍廣有利於察覺掠食者,不過單眼的視覺效果比較難判斷距離,加上鳥類的眼球能轉動的範圍很有限,不像人類的眼球可以轉來轉去,幸好牠們擁有靈活的脖子,可以彌補這個缺點。
例如,貓頭鷹有時透過頭部左右擺動,有助於單眼視覺從不同角度判斷距離;而鴿子在走路時會先穩定頭部,身體往前移動時保持頭部不動,讓視野更穩定、看得更清楚;澤鵟和貓頭鷹等猛禽的眼睛和人類一樣在頭部前方,雙眼視野重疊較多,產生的立體視覺有利於判斷獵物的距離和位置;美洲山鷸甚至有360度的視野,連正後方也看得到!
你可能覺得有些小鳥長得都一樣,不過在牠們眼中,其實男女有別呢!
差別在於,鳥類的眼睛可以看到紫外線( Ultraviolet, UV ),而人類看不到。人類眼球內的視覺錐狀細胞能看見可見光,而鳥類還能看到紫外線!
紫外線視覺讓牠們看到的世界跟我們不一樣。在金門繁殖的栗喉蜂虎,是公母鳥羽色相同的小鳥,人類無法只憑肉眼分辨牠們的性別。但是,在鳥類的紫外線眼裡,公鳥和母鳥的外觀截然不同!
草原田鼠跟狗一樣會用尿液來四處標記領域,紅隼便利用尿痕反射的紫外線來尋找牠們的蹤跡;托卵寄生時,親生的蛋和其他鳥的蛋,在紫外線視覺下長得不一樣,能幫助親鳥判斷要不要把外來蛋踢掉。
此外,紫外線視覺還可以評估幼鳥的生長狀況。體重較重的歐洲椋鳥幼鳥,反射的紫外線比較強,如果繁殖季已經快結束了,親鳥會傾向先餵飽紫外線反射較強的小孩,畢竟這時候強壯的小孩比較值得投資。
講了這麼多,是不是覺得紫外線視覺好像蠻好用的?可惜人類並沒有這項技能!
-特選 270g 厚磅美術紙,手感紮實 。
-每月精選一隻可愛的山間小精靈,附有鳥種解說。
-標示出與鳥類相關的國際特殊日子,讓愛鳥人更有感。
-每種鳥都附有鳴聲 QR code,看見牠也能聽見牠的聲音。
-正面當然超可愛,背面的彩蛋就等你來開-
看更多:噢!原來如此 有趣的鳥類學
由鳥類研究員與鳥類畫家攜手合作,最有趣的鳥類科普書!
把艱澀厚重的正確知識,用圖像化方式呈現,
以簡單、有趣、幽默、親切的方式,說明關於鳥類的一切。
本書自嚴謹科學基礎提取,將鳥類知識全圖解,
以型態構造、日常行為、繁殖、遷徙四大重點切入,
循序漸進切入鳥類學的世界,篇篇有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