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烏魚子家的第一天,烏魚子說:「你們都太瘦了!住在我家的這一個月,肯定把你們餵得胖胖的,再送回去。你們看著好了!」

邊吃邊上,無限供應
這就是印度家庭吃飯的規則;到別人家作客,不論是菜、沙拉、現炸洋芋片、還是印度餅,主人家都要在一旁不停的詢問客人,幫客人追加,所以菜餚都是以「不露盤底」的概念不間斷地在供應。在一旁的主人會觀察客人的喜好,凡是有一格快空了,女主人就會馬上填上;如果女主人沒有看到,在一旁聊天的男主人就會趕緊指示女主人做加菜的動作。

【文/印度安娜;圖&出處/解密印度廚房:香料、沾醬、調味料、印度餅 80道料理與飲食文化全詳解

0.jpg

 

 

 

 

印度家庭料理餐盤解析

1.jpg

身為不是印度人的我們,在印度人家吃飯,儼然就是一場攻防戰:因為相對於印度人,我們吃的實在是太少了!主人常常覺得我們太客氣,所以通常會想盡辦法把食物放入我們的餐盤中,特別是一定要邊吃邊烙邊烤的烙餅,而身為客人的我們,就是用雙手努力阻擋更多烙餅落入盤中,畢竟真的吃不下這麼多啊!
第一個星期在烏魚子家,烙餅攻防戰是在吃飯的時候才上演。


第二個星期, 太太*發明出「烙餅攻防戰」對話,這樣不但可以減少烙餅的浪費,太太也可以確定她有盡到責任。

每次開飯前,準備烙餅的時候,因為我們幾乎都在廚房觀察太太煮飯,所以她就會手上比著四並說:「你們今天每人都要吃四張烙餅~四張喔!」

未命名-2.jpg

一般印度成人,大概可以吃五到八張的烙餅,所以太太對於我們只吃一張或二張烙餅,覺得很沒有面子,非常不能接受!其實,二張烙餅已經很多,因為吃完烙餅一定要吃飯,這樣盤子才能被清得乾乾淨淨的;因此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在二張烙餅間攻防。某一天因為活動量大,而且那天沒有白米飯可吃,所以爵士吃了四張烙餅,太太好高興,隔天她決定從五張烙餅開始「攻防」!

C0T1a.jpg

超級體貼的印度待客之道

在台灣的過氣自助餐鐵盤,在印度家庭可是當紅品,各式各樣的分隔不鏽鋼自助餐盤,顯示著每一家的不同品味;女主人每年會收集不同花色的餐盤,目的就是當客人來家裡的時候,可以拿出最大最美的自助餐盤,氣派地擺滿每一個格子,然後目標就是「超級體貼地」讓客人吃到說不用了、不用了、不用了、不用了,N次,才算是賓主盡歡。


而吃太少在印度的確會令主人覺得很不愉快,因為沒有主人喜歡看到美麗的餐盤上晾出空位來,這代表著招待不周或是餐食不佳或是不受到歡迎。所以,一般主人會把餐盤盛的滿滿滿,右邊這種有很多空白處的餐盤照片,是因為卡魯知道我們吃不多,所以特別說:「他們二個人吃一盤就可以了,裝太多真的是吃不完,浪費也是不好的。」畢竟我們二人加在一起的食力,在印度勉強只能達到一位印度成人的水平。

未命名-3.jpg

當天我們是到吠舍階級Naresh 紐利旭的家中拜訪,紐利旭的父親,堅持要用兩個餐盤,他說:「這是我家呢~我就說要用二個盤子,但可以放少一點啊!對不對!?」


一般印度鄉間家庭是不會隨便讓不認識的人到家裡來,特別是到廚房這個神聖的地方;所以對於紐利旭的父親而言,下次什麼時候會有訪客,還是外國人,專程到家中學習料理,況且還留下來吃飯的呢?可能就我們這麼一組而已吧!所以特別請媳婦們搬出最美的自助餐餐盤,而且要二個喔!

未命名-4.jpg

為了安排到不同種姓人家採訪、做料理、吃飯,烏魚子和卡魯可花了極大的心思,因為印度種姓撩起許多人無限的幻想,所以印度有很多專門讓外國人參觀的觀光家庭。身為旅遊業的卡魯與烏魚子非常了解在克久拉霍哪些家庭是觀光家庭,但是那類型的家庭多是經濟狀況不佳,為了賺錢才會拋頭露面。他們覺得那樣的家庭,煮出來的食物不能代表當地的家庭料理,那是為外國人所做的料理。如果不是觀光家庭,一般家庭家中的長者,多半不會答應讓不知名的外國人來家中神聖的廚房參觀;就像是原本答應受訪的祭司一家人,連老婆、媳婦和孩子都和我們聊得十分高興,就因為祭司的母親大人一句話:「讓外人踏入廚房不好吧!」最後拐了個彎,說他們全家要去參加婚禮,當天沒辦法接受採訪了!但是,印度有這麼多的人,理論上應該不會太難找到可拜訪的人家啊?

烏魚子說:「找人沒有特別難,不過因為你們是外國人,大部分印度人預期他們會得到某種回饋,這才是難處。因為如果給太多錢,就給了他們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如果給太少錢,答應這交易的男主人,就會被家中長者和女主人唸到臭頭,之後他們就會到處說我閒話。唉~生活如果像以前一樣就好了,在50年前,克久拉霍沒有人有一塊錢盧比,在30年前,村莊很多時候都還是以物易物相互各取所需,好比說請木工做了張床,那麼在農收的時候,就給木工一袋子的麥子。畢竟每個人的需求不同,雖然錢提供了交易標準也帶來了便利,不過有時候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未命名-5.jpg

要真正了解克久拉霍的一般家庭飲食,其實比吃大餐還要麻煩,每次的拜訪都是機動出擊:卡魯在一早電話聯絡對方,一旦對方說正餐還沒有煮,我們就馬上騎著摩托車過去!讓對方連去買菜的時間都沒有,只得乖乖地煮家庭料理。當然也是有意外,例如在歐皮家就發生了超大杯印度奶茶事件!一般印度鄉間人家的奶茶杯是瓷器做的小小咖啡杯,只有城市人、去過外國的人家裡才會有馬克杯。不過因為卡魯去過德國幾次,回來一定會去好朋友歐皮家聊他在歐洲的所見所聞,所以歐皮太太就知道原來外國人都是用馬克杯喝咖啡和茶;當歐皮太太知道卡魯和我們這二個外國人要來家裡,馬上拿出她新買的馬克杯,裝了大大的四杯奶茶出來。


卡魯看到說:「這杯Chai,也太大杯了吧!」
歐皮太太回答:「我想你們應該喜歡馬克杯啊!」
卡魯跟我們說:「看,印度人很『體貼』的啊!」
大家都笑了起來,歐皮太太看著我們一頭霧水。

 

未命名-6.jpg


在一個月行程接近尾聲的時候,可能是我們表現的太好了,烏魚子公司的司機巴布魯*居然自己提出要我們去他家吃飯的邀約,而且是說真的喔!在印度,許許多多的人常常隨口提出許許多多的邀請和承諾;不過當真要他們兌現的時候,這些印度人又會提出許許多多的藉口來敷衍搪塞。烏魚子非常清楚巴布魯的為人,所以他很訝異巴布魯會邀請我們去他家中。在鄉下的婆羅門,一般不怎麼特別喜歡別人到他們家中,一來是婆羅門階級自視甚高,不論他們現在做的是什麼工作,心態上面許多婆羅門還是自認為他們和別人不一樣,有種特殊的優越感;另一個理由是如果家裡很有錢,那麼可能還喜歡外人去家中坐坐,可以炫耀一番;可是當我們專挑普通人家,一般人會有一點擔心自己家中的狀態被別人知道;畢竟生在:硬是「把別人的事情當作是自己的事情」的社會中,大部分的印度人都是很愛面子的!
 

看更多:解密印度廚房:香料、沾醬、調味料、印度餅 80道料理與飲食文化全詳解

getImage.jpg

香料、沾醬、調味料、印度餅
80道印度料理、神秘的印度料理香氣搭配全解密
這不僅是一本料理書,也是一本從廚房現場出發,探索印度飲食文化的指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愛生活 的頭像
    愛生活

    愛生活.365

    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