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幫大家進補❄️ 

你們家每年冬至或立冬還有在「補冬」嗎?

我想這答案,大部分應該是否定的吧!

即使有,大概也只是應景,

但我家依然保有傳統,因為我家是開藥舖的!

藥舖年代:從內單、北京烤鴨到紫雲膏,中藥房的時代故事與料理配

       在台灣,各種行業大概都有淡旺季之分,傳統藥舖也不例外,通常秋冬時節是藥舖較忙的時候,春夏就比較空閒了,而旺季又以立冬到冬至特別明顯(編註:台灣二十四節氣,立有「開始」之意,立冬到冬至正好為冬天的開始與結束。立冬為每年國曆的十一月六~八號間、冬至為十二月二十一~二十三號間),倒不是說這段時間,大家比較會生病,而是在傳統習俗中,有「補冬」的習慣,趁著正式進入寒冷的冬天時,好好調養身體,以便能以強壯身軀,抵抗寒冬的侵襲。

 

——————————————————————————————————————————————

 

以前,冬令進補是家家戶戶的習慣🍵

 

 從前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令進補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有的習慣,到熟識的藥舖抓一帖十全大補湯,或在市場口買上一帖已配好的藥膳包,回家燉雞燉排骨,幾乎是年年要上演的連續劇。

 

記得小時候,每到冬至前,家中的藥舖就像打仗似的。為了要應付冬至可能忙不過來的盛況,老爸總會預先將會使用到的藥材,該切的、該搥的事先處理好,又在自家騎樓下,架上一塊四尺乘以八尺的大木板,上面鋪上十幾二十張包藥材的紙張,把預估今年要出售的藥膳包,依照價格事先包裝,每每總要來回個一、二十次才包得完。

 

當時每年冬季光是應付冬至需求,一季抓個二、三百帖藥膳是常有的事。

 

 這種盛況在七、八零年代達到高峰,一來正值台灣經濟起飛,所得提高,對於冬令進補這檔事,花錢不手軟,相對於更早之前,雖然也重視冬至,但當時物質不充裕,對「進補」也就相對簡單些。二來當時外食並不如現在普遍,政府還提倡「爸爸回家吃晚餐」呢,且家庭成員多,許多家裡每天都開伙,對於「冬令進補」也就格外重視了。

 

 以前冬至到藥舖購買進補藥膳的價格,常是三、五十元,頂多就是一、兩百元的藥膳包。但經濟起飛後,這種的現象就明顯改變了,家裡經濟較好的,一帖藥膳三、五百元,有些更講究的,一帖藥膳一、兩千元也大有人在。

 

 為什麽要吃這麽貴的藥膳?因為有錢嘛!藥材要講究、特別一些,多加點人蔘、鹿茸、冬蟲夏草的,也就不足為奇了,往往藥材的價格比上食材的價格,要多上好幾倍。

 

 雖然台灣經濟起飛,大家生活也漸漸改善了,餐餐大魚大肉也不算少見,但其實在底層的貧窮人家,對於「冬令進補」還是有點困難,只顧平日三餐勉強還過得去,對額外的「補冬」就顯得阮囊羞澀。

 

 那幾年的冬至,每年都很忙,忙著抓進補藥膳材料,但都還是老爸一人在忙,當時我們都還只能當當小幫手而已,不過他也關心到有群人,對於「冬令進補」這習俗是想要的,只是不方便而已。

 

——————————————————————————————————————————————

 

贊助藥材給大家補冬🍲

 

 記得有年冬至前一個月,老爸出現在鳳山公所裡,把地區內的低收入戶名冊全影印出來,並把每戶的姓名、地址全貼在明信片上,投入郵筒裡寄出,請大家務必在冬至前,到小店帶回一帖十全大補藥膳,幫大家「補補冬」。那一年多準備了三百多帖藥膳,是老爸的一點小心意。

 

由於那年準備的藥材多,相對的冬至前的進貨量也比往年多些,不知情的中藥盤商,以為我家這年的生意特別好,紛紛打聽到底是用什麽辦法,才讓生意倍增,於是,老爸只好一五一十的把實際情形,跟幾位熟識的盤商說明,並不是生意特別好, 只是想對社會盡一份心力。

 

沒錯,就是贊助!有聽過贊助禮品獎金之類的事,就是沒聽過贊助藥材的,但他們真的是要贊助藥材,當盤商們聽過這件事後,紛紛表示,若是隔年要繼續「幫大家補冬」,他們也要一起贊助,讓事情辦得更順利些。其實,這些藥材對盤商來說,不過九牛一毛,最主要的是,大家對這事都很熱心。

 無奇不有的時代,我家老爸的創舉,號召上游同業來響應,不稱做冬令救濟,稱做「幫大家進補」,救濟不好聽,進補比較不傷人自尊。

 

 有了熱心的藥商當後盾,隔年「幫大家進補」活動就辦得更順利了,老爸早早就將公所的低收入戶名冊影印出來,造冊後,逐一檢查核對,再將通知郵件寄出,那一年還特別提早在騎樓下架起大塊的三合板,將「當、地、芍、芎、蔘、朮、苓、草,外加黃耆肉桂」湊成十全大補,再加上幾味滋補藥材,事先將所需藥膳包裝好,以免到時手忙腳亂,讓人等待,就真拍謝了。

 

 其他贊助的白米,還有募來為數不少的二手衣,都事先整理挑選過,由於東西數量過多,第二年藥舖前的空間便不敷使用,便商借隔壁的一間空屋,充當臨時放置地點才勉強應付,往後幾年,小藥舖總是特別熱鬧,大人們也忙得特別開心,也算是一種另類生意好到爆的盛況!

 

「幫大家補冬」的活動,一辦就連續辦了好幾年,直到有人專程開著私人轎車來帶回這「補冬藥膳」,也有人認為大老遠跑來才帶回這些東西,不划算!於是,這活動便不再繼續辦下去了。

 

那年正是,大家口中所說的「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編註:一九八〇年代台股、房市狂飆、大家樂席捲全台,台灣錢淹腳目)。

 

——————————————————————————————————————————————

 

冬至的味道愈來愈淡了🧥

 

 進入九零年代後,現代人幾乎時時刻刻都在「補」,只有營養過剩的煩惱,沒有營養不夠的問題,再加上飲食文化與家庭人口結構的改變,以往人口眾多的大家庭,逐漸轉變成小家庭,家庭中雙薪父母變多,飲食就由在家開伙,變成三餐老外。

 

為了應付龐大的外食人口,街上的養生藥膳、麻辣鍋、薑母鴨、藥燉排骨……,一家家的開,每一家都強調養生料理、滋補強身,隨時隨地都可以補,「補」這件事就變的非常簡單可以達到,不一定非得要等到冬至才行。

 

冬至的味道就愈來愈淡了,淡到忽然有一天,打開電視機,看到食品業者的廣告: 「冬至圓、吃湯圓」,才驚覺一年又過去,而「冬至」僅僅變成二十四節氣裡的其中一個,不再是以前需要「補冬」的重要日子了。

 

——————————————————————————————————————————————

 

❄️超級補冬大補帖(電鍋版)

 

藥舖年代:從內單、北京烤鴨到紫雲膏,中藥房的時代故事與料理配


🫚藥膳香料

人蔘…………7g
白朮…………9g
茯苓…………12g
甘草…………3g
當歸…………7g
熟地…………15g
芍藥…………6g
川芎…………6g
肉桂…………3g
黃耆…………10g
枸杞…………15g
首烏…………9g
(西洋蔘………7g
冬蟲夏草………5g
龜鹿二仙膠……1塊)

 

🐓一般材料

大土雞………一隻
乾香菇………8朵
米酒…………一瓶
水……………2500c.c

 

🍽️作法 

1. 雞肉剁塊肉汆燙備用。

2. 乾菇泡開,香菇水要留用。

3. 起一鍋水,放入雞肉、超級大補帖藥材料及泡發好的香菇(含香菇水)及米酒(留一小杯備用)。

4. 將作法3煮滾後,轉中小火續煮約20分鐘。

5. 加入備用一小杯米酒及龜鹿二仙膠,續煮10分鐘,最後以鹽巴調味即可。


 

📌│美味小秘訣

. 米酒分兩次下鍋燉煮,可減少米酒的使用量,並保留米酒香氣。

.龜鹿二仙膠也可以最後入鍋,煮化開即可。

.可將雞肉換成各種想品嚐的肉品,如:紅蟳、排骨、甲魚、鰻魚等皆可。

. 藥膳香料裡括弧內的食材:西洋蔘、冬蟲夏草、龜鹿二仙膠較為昂貴,此為加減方,可放可不放。

 

——————————————————————————————————————————————

 

📖藥舖年代:從內單、北京烤鴨到紫雲膏,中藥房的時代故事與料理配方📖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4659

藥舖年代:從內單、北京烤鴨到紫雲膏,中藥房的時代故事與料理配

放在藥櫃裡是中藥,拿到廚房就變香料了!

台灣第一本,

從傳統中藥行角度,談時代人情與香料配方

 

曾經,台灣人的生老病死,都離不開中藥房,從產後的七帖生化湯、隔壁總舖師的專屬香料、孩子愛吃的椪糖、到離世後的藥懺……日常生活裡的各種大小事,都由中藥房包辦!

 

它既神祕且重要,阿嬤們都說,去中藥房買的白胡椒比較香。

蚊蟲咬傷,氣血不順,也都有紫雲膏跟運功散可以用。

 

知道以前每間中藥行都有專屬的「內單」嗎?

市場旁的肉骨茶配方、隔壁鄰居的術後療養藥材,全都客製化寫得清清楚楚。

讓我們把老祖宗的智慧給拾起,拾起時代的故事,

以及那些日常裡,外用、內服,讓料理增味添香的配方。

 

*你所不知道的中藥舖二、三事

►放在藥櫃裡是中藥,拿到廚房就變香料了!──藥舖裡有調香師

►從前去廟裡求藥籤,為什麼中藥房都可以解?───藥舖掌櫃把附近廟宇的藥籤都手抄回來了!

►在孟婆湯前,還有一道可以去除病痛的程序───到中藥房配藥懺

►在沒有美妝店、西藥房的年代───看中藥房如何自製紫雲膏、玉容散

►薑母鴨、麻辣火鍋、羊肉爐都和中藥行有關?───從主流醫學到香料配方的轉型

 

*本書特色

1.老藥舖文化紀錄:以38篇故事,回到昔時的熱鬧年代與人情故事。

2.美食解密:20款包含薑母鴨、肉骨茶、五香粉、紫雲膏等中式香料學。

3.跟著老藥舖照顧好自己:生化湯、四物湯、補冬等藥材有哪些?

4.學老祖宗的智慧:紫雲膏、椪糖 Step by Step。

5.常見的中式香料/藥材一覽:以後使用上更有概念。

6.藥舖裡的骨董們!手動製藥丸機、全腳動研磨機、南剪/北剪,藥籤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愛生活 的頭像
    愛生活

    愛生活.365

    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